当“端午节”遇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大唐西市博物馆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2019年06月17日

端午,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是成人的“劳动节,是儿童的美食节。

是聚首是欢度、亦是民间的纪念活动。

端午节因流传的习俗和蕴藏千年的内涵,

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当它与文化建设主题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不期而遇,

今年的节日大唐西市博物馆过得别开生面。

一、用手作来坚守生活中的“文化基因”

这几天,相信你一定看到街头巷里有好多人已经开始售卖端午节的香包、五彩绳、各种手工挂坠,还有艾草等祈福、驱邪的东西。这些自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习俗,给我们带来了节日的温馨气氛。曾几何时,我们非常向往这些传统节日,也一度喜欢这些美好鲜艳的手工制作品,彷佛为我们的童年多了一些神秘和惊喜。

大唐西市博物馆端午节当天五彩绳、香包手作活动,吸引了许多家长和孩子们参加,孩子们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并戴上自己内心的“小确幸”,感受传统节日的美好,坚守生活中那些简单的习俗,传承传统文化基因,对生活充满希望与祝福。


二、大咖讲座:从文物看中华文明与创新精神

7日下午 ,余隋怀老师将以“从文物看中华文明与创新精神--历史与传统的融汇,文化与文明的感悟”为题开展讲座。余教授长期致力于青少年历史文化传播,用浅显易懂同时兼具风趣幽默的氛围带领大家走进一场古文明盛宴。

在这里,我们可以真正感受到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可以触摸到每个时代的文明和创新精神的烙印,以及能感受到影响深远的高尚情怀。我们回溯历史,不是复古和怀旧,真正的目的是增强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寻找到能不断促使我们继承创新的文化之根。

三、镌刻红色记忆,学习革命教育

6月8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博物馆在弘扬和传承丝路特色文化的基础上,播放红色影片与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革命片,响应今年活动主题“保护革命文物 传承红色基因”组织开展相关宣教惠民活动,在博物馆LED宣传大屏上整日播放遗产日相关历史知识,传承非遗文化,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下午,教育员针对博物馆的历史知识与主题日知识学习,对观众进行有奖知识问答,普及历史文化知识

四、丝路华章—闽都海上陶瓷之路特展

为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加强馆际之间的互动合作,由福建省贞美历史文化博物馆、闽江学院人文学院、大唐西市博物馆携手主办的“丝路华章—闽都海上陶瓷之路特展”5.18国际博物馆日在大唐西市博物馆临时展厅开展,并免费对外开放。陆上丝路起点大唐长安西市与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福州,陆海丝路千年文明在这里交流与碰撞

展览已开展近一个月,得到西安市民和社会公众的喜爱和一致好评,这是一场丝路文化独特而丰富的文化盛宴。

五、志愿服务 义务开展

围绕端午节和遗产日活动,6月7至9日,大唐西市博物馆志愿者团队:生动活泼的小小讲解员、内涵丰富的社会志愿者、热情洋溢的大学生志愿者也将开展多场义务讲解,为观众提供各项服务活动,满足各类观众的讲解服务需求。

 “端午节”遇上“文化自然遗产日”,可谓相得益彰,将文化“在生活中弘扬,在实践中创新”观众与青少年们走进博物馆,感受文化的初心传承,让传统文化的基因通过我们的发现与创新,孕育出新的生命,让文化的力量感染每个,从而让文化真正活起来。(大唐西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