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如何把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传播、传承下去,已经成为丝路博物馆主动承担的责任与使命。如何以丝路主题策划展览使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文明进行交流与对话,已经成为世界各地博物馆人所实践与思考的事情。
2021年6月18日,为了践行丝路精神,在“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七周年之际,“2021丝绸之路周”杭州主场活动暨“万物生灵:丝绸之路上的动物与植物”展览开幕式在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该展览由国家文物局、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丝绸博物馆承办,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作为协办方之一。系列活动期间,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副理事长、大唐西市博物馆馆长、研究员王彬受邀出席并讲座,解读“丝路生灵”主题展览“大唐西市”部分。
“万物生灵:丝绸之路上的动物与植物”展览
“万物生灵”展览以丝路上的生物多样性和东西方交流为切入口,根据文献考证,结合考古出土文物和自然动植物标本,加以沉浸式设计,构建视、听、触、嗅等多感官体验的“丝路动物园和植物园”,再现丝路沿线风貌,诠释丝路生灵所构建的原始崇拜、长途载运、异域珍玩、日常实用等多元立体的共存交融环境,实证“丝路改变生活”的主题。

展览分为四个单元,其中第四单元“丝路改变生活”,展出了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品47件,包括骨料与骨器、贝壳、陶俑等。展厅内复原了唐代西市和边塞巴扎的场景,仿制了几个在丝路贸易中西市经营的店铺行肆,这两年大火的影视剧《长安十二时辰》里也能看到类似画面。西市地处长安城的西侧,从中亚、西域而来的那些外来商人在进入长安城后,大多会来这里进行贸易活动。

长安西市胡姬酒肆曾经是李白诗中动人的风景,展厅酒水单里也出售有西域葡萄酒、波斯三勒浆,还有林邑的槟榔酒、诃陵国的棕榈叶酒等。酒肆里面还有一个气味电影院,比如,当影片里出现酒的时候,你就能闻到酒香,出现西红柿,也会有对应的真实气味散发出来。

展览将文物、标本、模型等相结合,展示沿着丝路传播而入的食物、香料、宠物等,通过这种方式再现丝路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同时,视觉结合听觉、触觉、嗅觉等多方位的感官刺激来加深观众的记忆。
“丝绸之路与数字化博物馆”丝绸之路周策展人研修班
6 月19日至21日,配合主题展览,为立足全球视野、探讨可能拓展的丝绸之路主题研究方向,为丝绸之路主题展览输送新鲜血液、培养后续梯队,中国丝绸博物馆内召开了“丝绸之路与数字化博物馆”丝绸之路周策展人研修班,汇聚了国内博物馆策展从业人员和学员。

王彬馆长以《大唐西市与丝绸之路》为题,围绕大唐西市概况、大唐西市与丝绸之路的关系、丝路贸易对唐人的生活影响三方面进行讲授,展现了大唐西市作为唐都长安最大的国际化贸易中心的繁荣胜景,以及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讲座思路清晰、信息量大,受到了策展人的一致好评。

该系列展览活动呈现的历史遗存与文化内涵,能使观众感受到丝路对人类文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体会到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大唐西市博物馆作为丝路主题突出的遗址类民办博物馆,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活力,期待丝路主题展览能有更多精彩,以丝路精神引领策展,也期待丝路博物馆间开展更加深入广泛的合作,使得新时代下丝路文化有更多阐述与展示。
(大唐西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