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子的脂粉盒——鎏金鸳鸯纹银盒
从9月15日至11月30日,由广州博物馆与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丝路拾贝——大唐西市文物展》在广州博物馆镇海楼专题展览厅展出,欢迎市民来了解更多关于“丝绸之路”和“大唐西市”的故事,亲临感受一下唐代“丝绸之路”的异域风情和大唐西市的独特魅力! 欢迎访问环视旅游网
西市是唐代“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城内最大的中外货物集散地,本次展览还展出有大量丝路沿线遗留下来的中亚古国钱币、金银玉器、丝绸织品等文物精品,如东罗马金币(阿纳斯塔修斯一世)、萨珊波斯库思老二世银币、“鎏金鸳鸯纹银盒”、“金框宝钿白玉带銙”和“中窠联珠对鸟含绶锦”等珍贵“丝路文物”将一同亮相,为我们真实还原了西市的历史原貌,并为我们了解唐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 本文来自环视旅游网
唐代女子的脂粉盒——鎏金鸳鸯纹银盒

本次展览的“金玉琼华——金银玉器”部分将展出精美的唐代金银玉器多件,其中唐代“鎏金鸳鸯纹银盒”是本次展览中颇具看点的展品之一。
中国古代金银器,发展至唐代才兴盛起来。唐代金银器,代表了当时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而且无论从形制、纹样和工艺来说都大大超越了前代,而且其用途扩展至赏赐、贡奉、赠送、贿赂、赋税、施舍、储存等等,不但彰现了唐代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变化。另外,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唐代金银器在器形、花纹、工艺方面明显受到粟特、萨珊波斯和东罗马(拜占庭)帝国金银器的影响,中国工匠在吸收、融合了这些“丝路古国”金银器的特点后,创制出独具特色的唐代金银器皿。 环视旅游网——旅游视频共享平台
唐代金银器的形制可谓是多种多样,其中盒是唐代金银器中数量最多的品类,延用时间也最长,并且文献中也常有金银器的相关记载。由于盒的种类和形制多样,其用途也有很大差别,其中圆形盒、花瓣形盒是出土最多的种类。出土时,有的盒是装有贵重药材,有的盛放化妆品或其他珍贵物品,有的兼作陈设之用。 本文来自环视旅游网
较小的银盒主要用于盛放化妆品,相当于今天的化妆盒,一些银盒出土时还发现有脂粉的痕迹。展览展出的“鎏金鸳鸯纹银盒”外形精美,圆形,两面平坦,微隆,子母口,纹饰鎏金,为相随行进的一对鸳鸯和蔓草花卉。禽鸟形象逼真,情趣动人。器物使用成对的瑞禽做纹饰题材,意味百年好合。这件“鎏金鸳鸯纹银盒”直径只有5厘米,高3厘米,大小相当于现代女士们常用的补粉盒,很有可能是唐代女士们随身携带的化妆盒。唐代贵族生活极其讲究,不仅妇女喜爱使用高级化妆品,男士也如此。化妆品有护理脸部的面脂、滋润嘴唇的口脂、洗澡用的澡豆、熏衣香身的各种香料等等。每年的腊日这一天,皇上都要赏赐身边大臣各种化妆品。 资讯频道环视旅游网
唐代的银盒除了放置化妆品外,还会盛放一些朱砂、乳石等贵重药物。根据记载,唐代的皇帝常常将金银盒及朱砂、乳石等贵重药物赏赐给大臣们,这种赏赐的习惯与隋唐贵族长期服食一种主要成份为碳酸钙粉末的“寒石散”有关,这种“寒石散”其实含有毒成份,长期服食会慢性中毒,甚至中毒身亡。但隋唐时期人们普遍认为“寒石散”有延年益寿的功效,因此,这种药粉在当时属于高级物品,价值也非常地高,因此,用造型精美,密封性好的金银盒盛放这些名贵药材,不但可以长期保存,还可保药气不散。
(环视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