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地名是重要的社会文化形态和载体,地名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推进地名文化建设,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中华民族凝聚力、决胜全面小康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地名管理,传承、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地名文化”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加强地名文化建设的相关要求,经中国地名学会专家论证通过,“大唐西市”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地名。

西市,始建于隋,兴盛于唐,占地1600亩,有220多个行业,隋称利人市,唐更名为西市,是隋大兴城和唐长安城中的重要商贸和文化中心,是隋、唐丝绸之路的起点,支撑着整个丝绸之路的贸易体系。

大唐西市作为在西市原址上再建的唐风建筑群,深度挖掘、科学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完整的复原了唐代西市的“九宫格”布局,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传承城市文脉,续写丝路历史。在舍弃商业利益投资保护西市遗址的基础上,建设运营了首家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民办博物馆大唐西市博物馆;并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荣誉。已成为我国民间资本传承弘扬丝路文化、保护文化遗产、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典范。




地名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大唐西市博物馆作为建于原址之上的以反映丝路文化、盛唐商业文化为主题博物馆,同时是大唐西市文化产业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文化核心,博物馆自开馆以来,一直以满足人民群众地名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诠释西市历史、保护传承和弘扬丝路遗产文化、积极推动隋唐丝路起点西市地名文化的发展繁荣。

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做好这项工作,向社会献出西市亮丽名片、并发展成为展示和重现丝路文化的新高地,为助力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贡献自己的一份智慧和力量。
(大唐西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