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挖掘文物中蕴含的时代价值,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9月5日下午,“人民昌、中国强”汉镜鉴赏会在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成功举办,迄今发现的唯一一面铸有“人民昌·中国强”吉语铭文的铜镜在西安首次公开亮相,惊艳众人。

大唐西市博物馆希望藉此会议向大家展示“人民昌、中国强”铜镜的初步研究成果,并在迎接国庆佳节和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召开之际,对即将推出的以此面铜镜为核心的特别展览及多媒体创新运用方案的初步想法征求专家的意见和行业指导。

“人民昌、中国强”汉镜为圆形,直径22.3厘米,厚0.7厘米,半球形钮,钮座饰一圈以短线间隔的几何纹,保存完好、铸造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镜背呈现25种祥瑞纹饰、铸有47字铭文——“天禄辟邪曰有喜,上有龙虎四时置,长保二亲乐毋事,子孙顺息当大富,侯王寿命长,多贺君家人民昌,四夷皆服中国强”,其字体是篆隶的过渡,又有简书的笔翼,相得益彰、浑然天成。反映了古人对祈福迎祥、阴阳和谐、宜子孙、宜官秩、寿禄长、人民昌、国家强等的精神寄托,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符号,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人民昌·中国强”汉镜是一件集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应用价值、学术价值、历史价值等多重价值于一体的国宝重器,其镜背上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铭文更使其具有无与伦比的独特价值和文化意蕴。
会议现场
此次鉴赏会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政府领导、文博系统专家学者和收藏机构代表等嘉宾出席活动。

陕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吴铁出席会议并致辞。吴铁指出:“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鉴赏迄今带有‘人民昌、中国强’铭文的汉代铜镜,正是贯彻落实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的一次重要实践。深入挖掘铜镜中蕴含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应用价值、学术价值、历史价值,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陕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武勇超出席。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谭平,中国秦汉史学会会长王子今,故宫博物院原常务副院长王亚民,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导张懋镕,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吴镇烽,敦煌吐鲁番学会丝绸之路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唐史学会原副会长胡戟,南京大学、西安美院教授、博导周晓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何岁利分别做重点发言。

会议由中国博物馆协会非国有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任、大唐西市博物馆理事长吕建中作总结发言;由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副理事长、大唐西市博物馆馆长、研究员王彬主持。

吕建中认为:我国是文物大国,文物资源丰富多样。为了用好这个文物资源富矿,应在保护中传承,把文物合理用起来,使文物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应通过科技赋能、智慧助力,提升文物利用水平。大唐西市将在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同时,坚持古为今用,从“人民昌·中国强”汉镜等文物中提炼展示中华民族精神标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文创产品及衍生艺术品开发,不断彰显文物中蕴含的时代价值,充分发挥文物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把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的指示精神落到实处。

谭平表示:“这一面铜镜凝聚了汉代中国人的文明观,包括生态观、人民观、中国观、人生观与家国情怀。“‘人民昌·中国强’镜铭也实证了作为较早承载了“中国”基本内涵的词语,己具有相当的普遍性。铜镜所反映的汉代中国人的文明观,正是中国的国体与国本观念的表达。”

王子今表示:“人民昌·中国强”汉镜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建议大唐西市尽快组织高等级的研讨会,进而出版学术专著,并策划举行一系列的重点展出活动。

王亚民表示:“‘人民昌、中国强’六字铭文,向我们传递着华夏民族数千年来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太平盛世的期盼,同时也承载着千秋同心的家国情怀与民族意识。”

吴镇烽表示:“‘人民昌·中国强’汉镜铸造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寓意深远,尤其是‘人民昌、中国强’吉语,堪称汉代人民心系国家的真实写照。铜镜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从中汲取力量,继往开来。”

张懋镕从形制、纹饰、铭文三个方面讲述了“人民昌·中国强”汉镜的价值。他表示:“这是一面具有很高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的铜镜,在众多的汉镜里无疑位列前茅。”

“中国从齐家文化时起有了铜镜,铜镜有优美的造型和纹饰,铸造工人别出心裁,不拘一格,有美学价值。”胡戟表示,“大唐西市博物馆收藏的这面汉代铜镜,独有‘人民昌、中国强’的吉语,把汉人的家国情怀诠释到极致。”

周晓陆表示:铜镜是一个时代的标识。“人民昌•中国强”汉镜反映了汉代人民的意识形态,建议大唐西市博物馆联合其他博物馆,举办一系列的联展、巡展,更好地宣传这面铜镜,提升其影响力。

何岁利表示:“今天是我第一次看见‘人民昌·中国强’铜镜,感到十分震撼。这面铜镜的文化、艺术、历史价值不容质疑。当前,国家非常重视中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建议继续深挖其学术价值,并进一步加强宣传。”
出席本次鉴赏会的领导和嘉宾还有:陕西省文物局交流合作处二级巡视员张彤,西安市文物局局长孙超,西安市莲湖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孙广卫,陕西省文物局科技处副处长范仲兴,西安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刘夏盈,西安市莲湖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马国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周萍,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陕西省博物馆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谭前学,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陈列部主任郭晶,陕西省收藏家协会会长乔连学,陕西省画廊行业协会会长范铁锁, 陕西民间博物馆协会秘书长徐也力,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温志鹏,西安市收藏协会会长马新民,西安市收藏协会秘书长刘东鸣,西安市工商联大唐西市古玩商会会长郭跃进,西安市大唐西市珠宝玉石行业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宗绍,西安市大唐西市钱币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张宏等。

“人民昌·中国强”铜镜的面世,进一步佐证了汉代“中国”国家观念的形成;展现了古人对祈福迎祥、阴阳和谐、宜子孙、宜官秩、寿禄长、人民昌、国家强等的精神寄托;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符号,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共同认知;传递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追求。
通过此次鉴赏会,领导和专家及嘉宾高屋建瓴的指导和指示性的意见,为下一步大唐西市博物馆贯彻坚持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新文物价值的挖掘阐释和认知传播方式提供了借鉴和思路;为大唐西市博物馆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改革创新、文旅融合,努力构建非国有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给出了启示和方向。未来,我们汲取营养尽快吸收,总结不足再接再厉,续续坚守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不断提高服务效能,充分发挥非国有博物馆服务社区、服务社会的积极作用,深化文物对外交流合作,为不断发挥行业引领作用、促进中国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懈努力。
(大唐西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