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市博物馆2022年度报告
2022年12月31日

遵循博物馆高质量发展,迎来新突破取得新发展

       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迎来了建军95周年和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见证了香港回归25周年,党的二十大也在万众瞩目中胜利召开。党中央、国家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和展示工作、推进全国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后疫情时代,大唐西市博物馆坚守文化传承的使命,积极应对挑战、迎难而上,创新求变,坚定丝路文化传承与传播的信念、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为了满足更多观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这一年,博物馆继续围绕整合资源、借力发展的基本思路和跨界融合、科技赋能、多元服务的创新模式,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科学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免费开放206天,重要接待187批次,主要推出10余个深受欢迎的线下线上特色临展,策划开展线下社会教育活动49场,志愿服务1697次,组织和参加各类培训72次,调研及考察团39批次,特别是调研组一行多次来大唐西市博物馆就“推进新时代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对非国有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疫情动态防控  专业管理服务

       疫情常态化管理。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根据疫情形势的动态变化和西安防控工作放开后的统一安排,积极应对疫情防控和服务社会发展的考验,及时开闭馆,坚持专业规范化管理和服务。全年按照重点人员监测系统的要求,进行核酸检测等相关工作。疫情放开后,落实错峰居家办公、人员信息统计上报、每日排查检查等。努力确保博物馆文物和人员安全。

       创新运营管理。虽然我们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但依然攻坚克难,坚守工作岗位,利用有限经费,开展各项工作,业务工作有亮点,社会服务不断档。开源节流,增效创收,对遗址和馆体建筑定期检查排查,强化汛期管理,电力动能良好运行,并定期维修保养,确保馆内设施设备安全有效运转。同时,筹备防疫物资、维护馆内治安秩序,迎接各类安全大检查,保障馆内遗址、馆藏文物、财产安全,为游客提供安全、和谐、融洽的参观环境。

       加强线上推广。为了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满足更多人民群众对博物馆文化的多元需求,博物馆创新宣传工作思路——运用传统媒体、发展自媒体、整合融媒体,自媒体平台官网、公众号、微博、抖音、视频号、喜马拉雅等开展各类宣传推广和社会教育,并推出8个线上展览。加强融媒体传播,各类媒体宣传发布1413条,各平台粉丝数量60358人。传播平台增多、传播范围更大。

       获认可创佳绩。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1月,大唐西市博物馆馆长、研究员王彬获评为“文明之光·2021中国文化交流年度人物”荣誉获得者。主办方表示该荣誉获得者立足各自领域,长期以来为我国文化交流工作不懈努力,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人文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4月27日,在“发挥博物馆力量 讲好文物故事”——2022年西安市文博系统讲解比赛决赛中分别荣获中文组一等奖、二等奖,并荣获志愿者组二等奖,获得了大满贯的好成绩。

       5月18日,《西市遗珍—丝路贸易中的唐代市井生活》展获得“西安市首届优秀展览的优秀奖”;同月,根据《西安英才计划青年人才项目实施办法》,阴玲玲等人作为2021年“西安市英才计划”青年人才项目人选,在王彬馆长的牵头下,博物馆申报的《非国有博物馆展览吸引力提升对策研究》青年项目获得项目的资助,对提升大唐西市博物馆的科研水平有积极的作用。

       9月3日,第九届 “博博会”上,弘博网第三届“十佳通讯员”颁奖典礼举行,评出十佳投稿、十佳发布、十佳阅读三个奖项。大唐西市博物馆获评“弘博网十佳通讯员·十佳阅读”奖项。

       11月2日,在“西安市首届博物馆教育项目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中,品牌活动“唐人雅事——唐文化沉浸式体验活动”被评为西安市首届博物馆教育项目优秀案例。

       基地建设工作喜讯连连:7月5日,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被授牌为“陕西省侨联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单位”;8月4日,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举行的2022全国西游记文化嘉年华系列活动开幕式暨研讨会上,大唐西市博物馆获批设立全国首批西游文化研学基地;11月1日,经团省委对 2019 年命名的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的复审,大唐西市博物馆成功被命名为“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 11月8日,大唐西市博物馆作为科普教育基地被评为 “2022年西安市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大唐西市博物馆“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被评为“2022年西安市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活动项目”;11月11日,在中国科协办公厅发布的《关于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第一批补充认定名单的公示》中,经评审,大唐西市博物馆自2015年首次获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后,在2021年复评中再次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12月30日,西安市科学技术局认定大唐西市博物馆为“首批西安市科普示范基地”。    特别是,12月大唐西市博物馆在一年一度“西安市非国有博物馆综合考评”中,再次得到考评专家组的一致肯定。每一份荣誉既是鼓励也是鞭策,更是责任,是博物馆人继续前行的指路明灯。


陈列展览有创意  特色展览全互动

基本陈列整改调整工作:

       2022年对基本陈列的灯光、展柜胶条进行了微调,完善部分说明牌,调整了相关文物的展示方式,文物借展的出入库,以及新补充文物上展线等工作。

       利用自身资源,举办10余个线上线下临时展览,重点介绍以下特色临展:

(1)《西市遗珍——丝路贸易中的唐代市井生活》线下巡展

       2022年2月26日,由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与佛山祖庙博物馆合作举办的《西市遗珍—丝路贸易中的唐代市井生活》展在佛山祖庙博物馆正式开展,展品89组/125件,本次展览也是大唐西市博物馆精心遴选馆藏及唐代西市遗址出土文物珍品在佛山的首次系统展示。本展览是继中山市博物馆后成功实现巡展第三站,佛山祖庙博物馆特别为展览设计了创新打卡点,为各单元配套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深受公众的喜爱。

(2)《“忠诚向党 强军有我”—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主题展》线下与线上展

       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大唐西市博物馆联合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大唐西市集团党支部拟联合举办该展,通过展出的百余件文献、票证、军事模型、勋章等,见证中国人民军队从诞生到不断强大的辉煌历程;讴歌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建立新中国,保卫新中国,建设新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而取得伟大胜利的精神力量。

(3)《铜镜中的家国情怀——“人民昌、中国强”汉镜特展》

       献礼国庆佳节,首次以一面铜镜为核心举办特展,践行让文化活起来的理念,深挖文物的价值,结合21件(套)珍贵的文物展品展出,展览从四个单元,全方位阐释铜镜的发展渊源、主体特征及价值内涵,以物带史,突出讲述了中国与人民词语的历史发展演变,一脉相承,唱响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之华美乐章。

       展览首次应用全方位触摸互动,为主体铜镜配套全息展柜,设置手势互动、触摸放大、照片互动打印等沉浸式体验,同时开展线上直播与视频讲解,制作网上云展览,并研发出这面铜镜的数实艺术品,推出系列教育活动,包括汉服体验、热缩片制作、汉镜集章等,以“专题展览+专题社教活动+数字文创+实物文创”的组合模式多角度地向观众展示了这件国宝重器。


文物保护利用  数字科技赋能

       遗址保护与利用:全年进行西市遗址的日常监测、维护与记录,雨季做好防范保护。参与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牵头组织的《中国遗址博物馆》编撰项目,提供西市遗址保护的基础资料,为14岁以上的青少年提供科普读物,2022年5月该书正式出版,较好的宣传了我馆的遗址保护成果。

       藏品管理与科研:2022年补充文物总账与分类账,管理新入库藏品,展品总数为22518件,对馆内借展武汉盘龙城遗址博物馆、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藏品的借展出入库管理工作。申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展览提交国家文物局,申报2022年陕西省、西安市文化产业资金补助等项目。新开通线上《西市文博》公众号,发表学术文章,促进学术交流。为地铁六号线宣传大唐西市博物馆提供资料,并设计古今西市地理位置图等。

       数字博物馆建设工作:持续推进西安大唐西市数字博物馆建设,内容包括历史西市实境模拟、场景还原及3D展示,馆藏精品文物3D展示和音频讲解,同时对开发的互动游戏(文物修复、大唐风华换装秀、DIY文创和西市寻宝)进行要求修改,且实现了电脑端和手机端同步展示。

       数字文创开发:吸收新理念,研发数实结合的艺术品。内部依托大唐西市文化产业集团,嗨呓购平台、大唐链、海文交、唐华、宝艺有限责任公司,外部联合深圳积木易搭数据技术公司、阿里云计算公司、中兴集团等公司,以馆藏文物珍品为设计要素, 2022年文化遗产日推出了首款自主开发的“数实结合”藏品“佩赛特题词”(DAWR),传递了“守护丝路遗址、弘扬丝路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文化内涵。今年中秋前后又陆续推出《嫦娥玉兔镜》《锦绣月宫》《织梦月宫》等数实结合的艺术品,独具特色,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的工作成果。

       2021年大唐西市博物馆授权咖菲科技cocafe推出四款NFT数字艺术品,2022年1月15日,又推出四款3D数字藏品,包括镶绿松石螺钿折枝花纹镜,彩绘戴帷帽骑马女俑,白瓷孩儿抱荷叶枕,三彩鸳鸯酒卮。此外,博物馆还授权与集团在香港的分公司合作对“三花马”等其他10余款数字藏品进行研发与跟进。

       文物修复:修复西市出土及馆藏文物33件;修复客户文物10余件。制作雕塑等类艺术品、翻制模具两批20余款。


教育活动新拓展   社会服务有力量

1.传统节庆活动有特色、科普主题活动放异彩

       社会教育活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围绕传统节日春节、端午、中秋、国庆与博物馆日、科普宣传主题日开展形式不同的主题特色活动。受疫情影响,春节文化惠民系列活动均在线上举办,侧重节庆与西市主题课堂的结合。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精心打磨策划首期“守护西市珍宝”——博物馆奇妙夜探秘之旅预热活动,反响一片良好,为响应更多体验者的呼声,围绕端午节习俗又推出第二期,发挥了博物馆的力量,弘扬了传统文化。科技之春宣传月、文化遗产日、科普日等开展了系列活动,并运用互联网、新媒体等开展与节日主题相关的西市微课、志愿者带你云游博物馆等线上活动。同时,利用融媒体,与华商报等主流媒体合作开展多次直播宣讲丝路文化;王彬馆长及行业专家学者,也通过镜头向屏幕前的观众介绍了西市的贸易情况与繁荣胜景,深受喜爱。

2.志愿服务 新气象 新成果

       首次利用线上平台成功举办第十三届大唐西市博物馆志愿者注册大会活动,注册志愿者共计219人,为博物馆注入新的血液,注册大学生志愿者159人,社会志愿者36人,小志愿者24人。志愿服务1697次,服务时长4965小时,固定时段义务讲解257批次。开展志愿者活动37次。成功策划举办了首届“丝路情 西市杯”科普志愿者讲解风采大赛;圆满举办“第五届丝路小小讲解员养成记”;为盲人球队开展线上参观活动;志愿者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博、抖音、喜马拉雅平台宣传1296次,志愿者的服务成为博物馆里一道靓丽的风景深受观众的好评。

2022年底我馆37名志愿者获评中国志愿网星级志愿服务之星、西市志愿者服务队获评四星级志愿服务队。

3.走进4所城市中小学和1个社区开展 “丝路文化宣讲活动”

       丝路文化“五进”宣讲队三次走进高新区第十七小学,将“我从唐朝来,丝绸之路上的东西交流”和“博物馆会唱歌的小宝贝”等新课程内容带入校园;携带《丝绸之路》历史讲座和《历史上的大唐西市》文化展架走进莲湖区自强路社区和西安市二十三中。

4.科普场馆新投用

       陕西省科普场馆共享项目成功落地,博物馆科普研学教室一期建成并投入使用,为今后的研学体验活动提供了场地保障。


西市文创  创意联动  

       除了积极开发数字文创外,为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馆藏资源优势、文化优势及品牌优势,馆校合作深耕文创新模式。与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合作共建文化创意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共创馆校人才培养新模式。

       成立西安金市物语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为后续大唐西市博物馆文创运营产品开发奠定了基础,以馆藏文物嫦娥玉兔镜及“人民昌 中国强”汉镜的价值挖掘为为主要元素,创意开发了一整个系列的配套文创,包括项链、丝巾、口罩、文件夹、艺术卷轴等产品。此外,积极拓展市场渠道,与支付宝平台线上合作开设网上商城打造网购、生活服务、票务、智慧游览、在线直播、带货等系列合作项目。


拓展“一带一路”人文交流

1.专业交流,促进发展

       为贯彻落实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挖掘文物中蕴含的时代价值,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9月, “人民昌、中国强”汉镜鉴赏会在大唐西市博物馆成功举办,鉴赏会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藉此会议向大家展示了“人民昌、中国强”铜镜的初步研究成果,并在国庆佳节和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召开之际,对以此面铜镜为核心的特别展览及多媒体创新运用方案的初步想法征求专家的意见和行业指导。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人民昌·中国强”汉镜是一件集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应用价值、学术价值、历史价值等多重价值于一体的国宝重器,其镜背上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铭文更使其具有无与伦比的独特价值和文化意蕴。

   2.巩固联盟成果,对外发声提升国际影响力

       7月11日,第二届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成功举办。主题为“变局与坚守:博物馆的时代责任”。来自全球五大洲26个国家的百余位博物馆馆长和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代表、专家学者广泛参与。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副理事长、大唐西市博物馆馆长、研究员王彬应邀出席本次论坛并线上发言。王彬围绕“科技赋能博物馆”分议题,以《科技赋能 数字转型——构建非国有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题,阐述了新时代疫情下,博物馆顺应时代,通过科技手段为文化赋能,以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对丰富的文化生活需求、促进更多元的交流互鉴为己任。发言探讨了博物馆在数字传播、数字文创、智慧博物馆等方面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举措和思考,并对新时代下构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同时呼吁对非国有博物馆迈进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政策关注和切实引导,得到了与会代表们的认同。


融媒体宣传  扩大传播力

       融合利用博物馆已开通的官网、官方微信平台、微博、视频号、抖音、喜马拉雅、博物馆志愿者官方微信、志愿者官方微博等多渠道宣传平台,同时积极与各类媒体对接联系参与拍摄宣传直播等活动。

       媒体联动:参与录制河南电视台国内首档文明探索纪实真人秀《闪耀吧!中华文明》节目拍摄。艺人陈坤担任节目的发起人。西安站录制邀请到大唐西市博物馆王彬馆长、研究员,以专家的身份为艺人陈坤、新华社记者许丹睿与观众们解谜丝路文化、西市历史。该节目在河南卫视和优酷视频首播。

       博博会期间,王彬馆长应邀陕西电视台栏目现场录制,参加第九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专业访谈,与文博行业和观众交流分享了大唐西市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先进经验和未来的发展思路,访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参与陕西卫视《丝路新周刊》节目录制。该节目着力打造全国首档聚焦“一带一路”的杂志类新闻栏目。栏目充分发挥媒体优势,讲好中国故事,解读“一带一路”打造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的深刻内涵。此节目主持人带领中亚国家友人探访大唐西市博物馆,与博物馆工作人员共同探寻丝路印记。

       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中国博物馆协会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委会开展第三届“千年丝路:寻找交流互鉴的印记”线上直播活动,活动邀请我馆录制博物馆内两件与丝路相关的文物。直播当天受到广大网友的点赞,观看人次28万+。



结 语

       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们感谢社会各界、文博单位对大唐西市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关怀、指导,感谢大唐西市集团的支持、领导以及一直以来关注大唐西市博物馆发展的朋友们,在馆领导的坚强带领和博物馆每位同仁的辛勤付出下,我们一如既往,砥砺前行,再接再厉,不辱使命,纵使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2年,感恩守望相助、携伴同行。2023年,必定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

2022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