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大唐西市博物馆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共建“丝路数智”合作基地签约仪式在大唐西市博物馆会议室举行。
大唐西市博物馆馆长、研究员王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李耀平分别致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黄梅娟、国际化事务负责人张卫莉、国际合作与认证中心副主任逄嘉宁、中美班辅导员曲建晶、中美项目办公室主任杨梦瑶;大唐西市博物馆副馆长阴玲玲、吕林,馆长助理张莹、办公室主任樊晋、工会主席常红波、展览宣教部副部长林喆等共同参与见证了此次签约共建仪式。
王彬简单介绍了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和教育基地建设发展现状,并表示:此次的共建不单纯是教育基地数量的叠加,更是高校与博物馆之间共建内容的一次创新与突破。未来,希望双方在“丝路数智”基地建设中扬长补短,利用领先的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以科技赋能文化,不断探索共建的新模式,开展务实合作,促进中华文化血脉觉醒,增强文化自信自强,通过不断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李耀平从历史的丝路在西市焕彩、传统文化在数智赋能中创新、人类文明在交流中演进三个方面讲述了切身的感受。他表示大唐西市博物馆根据自身独特的优质资源不断地开发、保护、创新遗迹及历史价值等是值得学习的,经济与管理学院依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科的支撑,双方在数智赋能与文化创新方面有很多合作的可能。
通过此次签约合作,双方达成共识,共建“丝路数智”合作基地,将在文化交流、资源共享、科学研究、平台建设、文创设计、人才培养、志愿实践等方面展开具体合作。
至此,大唐西市博物馆已与14所高校共建了教育实践基地。目前,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新趋势,正在并将继续深远的影响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可以说,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新质生产力的一种形式。从数智经济到科技赋能,拥有无限的发展可能。此次,共建“丝路数智”合作基地,也启迪大唐西市博物馆有更多可能和挑战将数智赋能与历史文化紧密结合,为丝路文化传承传播汲取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同时将积极推动博物馆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不断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