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赏——大唐西市博物馆藏文物中的灵蛇
2025年02月07日

       蛇,这一神秘而充满力量的瑞兽,在中国乃至世界的传统文化中均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十二生肖之一,蛇不仅象征着智慧与灵动,还寓意着生命的再生与不息。蛇的形象不仅出现在神话故事中,也广泛应用于文物艺术之中,成为了传递文化思想、象征精神力量的载体。大唐西市博物馆藏文物中的灵蛇,展现出了我国古代工艺的精湛技艺,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蛇的独特情感和崇拜。




蛇首提梁青铜卣

时代:商代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

尺寸:通高:30 cm ,腹径:15.5 cm

       酒器。盖隆起,上置伞状柱钮,钮上饰圆涡纹。侈口,直颈,垂腹,矮圈足。提梁两端为蛇首,嘴张,犹如双头长蛇贴于腹壁上。盖钮与提梁以嘴衔圆环的卷尾小兽相连。提梁上饰菱形纹、三角纹,颈、圈足饰卷云纹、兽面纹,兽鼻突出,作短扉棱。此卤造型纤秀,线条流畅,极富艺术想象力。




乳钉蟠虺纹青铜豆

时代:春秋时期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

尺寸:通高:28.2cm ,口径:16.5 cm

       食器。盖顶置圈形捉手,子母口,圆腹,下置多棱形长柄,喇叭形圈足。双兽形耳,兽体蜷曲成环形,四足相握,背立一凤鸟,展翅翱翔。盖、腹部以圆点纹铺地,满饰长体蟠虺纹,间饰突起的小乳钉。此豆装饰风格生动细腻,为豆中精品。




蟠虺绳络纹青铜罍

时代:春秋时期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

尺寸:通高:27.1cm ,口径:14.9cm

       酒器。短直颈,折沿,圆肩,鼓腹,矮圈足。肩两侧置兽形耳,上套圆环。腹部饰方格绳络,内饰蟠虺纹,四角为绳结,圈足上饰雷纹。此罍纹饰精美,线条流畅,为罍中精品。




四神十二生肖纹铜镜

时代:隋代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

       圆形,圆钮,兽形钮座。内区为简化博局纹,四边铸有四种瑞兽,边缘有两圈锯齿纹;中区铸有铭文为"绝照揽心,圆辉属面,藏宝匣而光掩,挂玉台而影见,鉴罗绮于后庭,写衣簪乎前殿";外区分为十二格,每格置十二生肖各一,之间以瑞兽和花卉相间隔,外围有一圈三角锯齿纹带,镜缘一圈为二方连续饰纹。此类镜大量流行于隋至唐初,寓意吉祥。




彩绘生肖蛇陶俑

时代:唐代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

       十二生肖俑中的一个,俑胎土稍红,蛇首人身,长颈后倾,首微昂,褒衣博带,拱手而立。生肖俑在古代为陪葬品,象征吉祥,祈求冥福。生肖俑是古代丧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时期,生肖俑有着不同的特点。南北朝时期,生肖俑多为写实风格的动物生肖俑,到了隋至初唐时期,流行兽首人身坐姿俑;到了盛唐,流行兽首人身站姿俑;到了宋代,流行人带动物生肖俑。十二生肖文化的起源,多被认为和远古时代的图腾崇拜以及古代天文历法相关。古人夜观天象,将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再与中国的十二种动物相配,形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的生肖排列。在墓葬中,生肖俑通常作为守护墓主人的象征而存在,希望通过生肖俑的摆放,对墓主的亡魂提供安宁和庇佑。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蛇以其神秘而灵动的形象昂然挺立,既化身神祇守护信仰,又融入图腾承载民族标识。从伏羲女娲的创世传说,到镇宅家神的民间崇拜,其蜿蜒的身姿交织着神话与现实,升华了宗教与民俗、文学与艺术,成为智慧、繁衍与富贵的象征,凝结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于自然和谐、生命轮回的深刻洞悉。希望通过大唐西市博物馆藏蛇文物的展示,大家能更好地了解蛇这一神秘瑞兽所承载的独特内涵与历史意义,为新的一年带来更多的灵感与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