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活动由西安市文物局主办,西安市莲湖区人民政府、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友好联盟承办,西安市博物馆协会、西安市莲湖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IICC-X)、“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合作联盟协办。
【开幕仪式:博物共生气象新 大道同行筑未来】
上午,全国政协常委、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理事会主席李群,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肖琦,陕西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宝收,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吕建中与西安市文物局、西安市委社会工作部、西安市莲湖区人民政府相关领导共同启动西安市“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暨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开馆十五周年主题展览开幕。
据西安市文物局局长孙超现场介绍,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西安除主会场活动外,还精心策划了“三大系列、196项活动”,着力从四个维度,展现西安“博物馆之城”的独特魅力。
开幕式上,播放了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西安市宣传片及德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斯洛文尼亚、列支敦士登等国家的博物馆贺词视频。与会国内外博物馆代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阿夫拉西阿卜国家博物馆、哈萨克斯坦中央国家博物馆、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瑞中之桥友好协会、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西安博物院、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等发起《“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倡议书》。
与此同时,西安博物院、西安半坡博物馆、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与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阿夫拉西阿卜国家博物馆、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瑞中之桥友好协会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展现了“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的丝路情怀。
从当天的签约开始,大唐西市博物馆已与丝路沿线19个国家、28家国际博物馆及文化团体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友好联盟“朋友圈”进一步扩大,现已成为一个由73家联盟会员共同组成的国际性文化纽带,不仅是国际博物馆间的交流互通,更是丝路精神的生动践行。
【主题研讨:文博思想盛宴 共话应变新路径】
围绕2025年博物馆日主题,举办“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越南、瑞士、马来西亚等国的文博专家和学者,就博物馆在当代社会和可持续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展开讨论与分享,凸显博物馆在文化遗产的保护、维护和推广,社会与经济发展以及加强包容性教育等方面的重要贡献。研讨会由西安市博物馆协会秘书长王欢主持。
主旨报告

受中国博物馆协会非国有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任吕建中的委托,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副主席、大唐西市集团副董事长李中航从新时代对博物馆事业的新要求、国际博物馆发展的经验参考、中国民办博物馆的发展现状、目前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如何从指导思想、发展举措、改革保障等方面,提出了非国有博物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化建议,呈现了全新的思考维度。
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阿夫拉西阿卜国家博物馆副馆长萨马里丁•穆斯塔法库洛夫:立足粟特文明的历史纵深,结合当代博物馆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出了数字技术赋能丝路文明交流的实践路径,并为我们勾画出非常美好的未来合作路线图。
哈萨克斯坦中央国家博物馆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部部长阿莱莉·巴拉耶娃:详细介绍了该馆基本情况、重点藏品、展陈体系以及教育活动、特色项目,并透过参观人数等方面解析了当今博物馆在重塑历史、社会服务与发展方面的力量,也让我们看到了该馆与大唐西市博物馆等国外博物馆、国际组织、企业、收藏家以及各国大使馆和领事馆等交流合作的情况。
专题报告
西安博物院党委书记甘洪更:以《西安博物院在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守正与创新》为主题,从聚焦文物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筑牢博物馆发展根基深化教育功能,让博物馆大学校行稳致远;创新文创开发,让历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三方面阐述西安博物院的守正与创新,期望文物保护成果能更多惠及群众,照进现实、点亮未来。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馆长王彬:以《非国有博物馆开展国际人文交流的创新实践与思考》为主题,介绍该馆通过15年的实践,取得多个第一等成绩。主要从大唐西市博物馆概况与主要交流成果、交流的主要方法与路径、交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博物馆未来国际交流的思考与建议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博物馆对外文化交流需在创新合作模式、突破技术瓶颈、化解文化差异中寻求平衡,将继续在传承和弘扬丝路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服务大局,推动文明互鉴方面贡献博物馆智慧与力量。
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裴氏姮:通过《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的公共活动》报告,让我们看到,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正在通过内容品质的打磨提升和活动形式的多样创造满足公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程圩:以《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博物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历史演进研究》为主题,从理论层面剖析了博物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独特作用。他的研究极具启发性,让我们看到了博物馆在文化认同构建中的深层价值。
瑞中之桥友好协会主席卡利·贝利:他从瑞中之桥的成立时间、会员情况、职责使命、文化项目、举办展览、社交活动方面阐述,期待与大唐西市博物馆深化合作,继续致力于促进瑞士与中国之间的友谊、理解和文化交流。
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馆长林家豪: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是首家全面展示马来西亚华人历史的一座私立博物馆。他站在维护全球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的高度,阐释和探讨了新时代博物馆的发展路径,并特别提到中国近几年来的“博物馆热”对他们起到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和邮政亚太区总代表李齐向荣:她从美丽的列支敦士登公国,“邮票王国”的国家博物馆开始介绍,讲述了代表性藏品以及深化中国与列支的馆际文化交流的经验与做法,未来期望继续加强合作与交流。
柬埔寨国家博物馆馆长常维索:他让我们对柬埔寨国家博物馆有了深入的了解,也看到了全球文博人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浪潮中都在积极完成着自己的答卷。
【三大展览:十五载丝路传承,初心不改谱华章】
《美美与共——中国与周边国家博物馆文化展》,大唐西市博物馆以展览为桥,串联起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对话,加强与全球国家博物馆的交流合作,求同存异,民心相通。展览精选丝绸之路沿线11个国家、14家博物馆的文化代表之作,通过图片了解各国文化,聆听丝路上跨越时空的回声,探寻多彩文明交汇的印记,共绘一幅“美美与共”的文明长卷。
《物启开工——文物中的科技展》,以“物启天工”为主题,透过青铜、金银、陶瓷、丝绸等代表性器物,遴选馆藏68组、98件文物精品,探寻古代科技背后深邃的智慧脉络与解读其中凝结的工艺密码,重现古代工匠“天人合一”的哲学思考,并揭示科技如何成为文明对话的纽带。
《大唐圆梦 薪火相传——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开馆十五周年回顾展》,首次系统梳理展示十五年来的发展历程和社会贡献:累计接待观众780余万人次,举办线上线下临展100余个,其中出入境办展近10次,组织教育活动500余场,举办国际国内会议数十次,出版科研成果20余种,发起成立首个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友好联盟,会员已达70家,与丝路沿线18个国家,25家国际博物馆建立了友好馆关系。在各级政府、文博行业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指导与支持下,十五载耕耘不辍,谱写文博新篇。荣获多个第一,载誉无数。
展览精心遴选了历年留存的百余幅照片,结合图表、文字和实物资料,展现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的筹备、建设、开放、运营及十五年的发展历程,力求全方位展示本馆在遗址、藏品、展览、科研、教育、文创、对外交流方面的成就,反映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在展示、传承和弘扬丝路文化、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世界文明互鉴等方面的积极作为。
【配套活动:社会服务再升级,文化惠民零距离】
活动现场,全球首款基于AR技术的全博物馆领域智慧应用——云观博,以及恒达文博开发的已在60多家文博场馆上线的“AI 互动问答”导览服务,凭借其在文物全息数字化、虚拟可视化等方面的先进技术,给大家带来了一场场穿越时空、虚实交融的沉浸互动式科技文博新体验。
文创集市上,30余家各级各类博物馆和文创公司的500余款各类文创产品,包括文具类、家居类、服饰类、数码类、旅游纪念品类等多种类别,以更加生活化的设计,让观众切身感受跨越时空的体验,与文物对话,与历史对话。
此外,“唐茶道——唐文化沉浸式体验区”吸引了众多参与者体验、品茶,在博物馆的古韵氛围中打卡留念,感受传统文化之韵;也近距离观看了专业茶艺师展示唐朝的吃茶之法,在茶香袅袅中品味茶汤的醇厚,了解唐朝的茶文化。
“丝路上的技艺——拓印体验区”游客们纷纷在墓志拓印、铜镜拓印和古钱币拓印中参与体验,感受非遗技艺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对整个文博行业和博物馆人来说是值得共同庆贺的,对大唐西市博物馆而言也是极不寻常的。感谢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大唐西市博物馆长期以来的关注和支持,从2006年遗址发掘到2010年全面开馆,我们走过了十五年不平凡的历程,从社会资本主动担当使命保护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到晋级国家一级博物馆行列,大唐西市博物馆的十五年,是“让文物活起来”的生动实践。
未来,这座在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中树立非国有博物馆新标杆、开创非国有新气象的首座非国有国家一级博物馆,她将继续以丝路精神为纽带,以保护丝路文化遗产为核心,大道同行,再启新程,为文化传承、社会教育、国际对话、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努力,共绘崭新的、更加璀璨的时代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