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介】《俑见大唐——长安荔枝路中的盛世风华》精彩亮相!
2025年09月01日

       当荔枝的清香穿越千年,与三彩俑的釉色在时光里相遇,我们得以透过这些凝固的瞬间,触摸盛唐跳动的脉搏。荔枝从岭南到长安的千里奔袭,恰是盛唐气象的最佳体现。驿马扬鞭的姿态,与《唐六典》记载的驿传体系相互印证,那些奔腾的马蹄声里,藏着大唐高效运转的密码。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暑期特展《俑见大唐——长安荔枝路中的盛世风华》于2025年8月19日盛大开展!本次展览以馆藏镇馆之宝彩绘侍女俑的视角,寻找“李善德”原型,以讲故事,提问题的方式聚焦这条鲜为人知的“大唐特快专线”—荔枝路,通过八十余件精美文物与丰富史料(其中80%的文物为首次展出),为您立体还原荔枝进贡背后的宏大叙事与精彩细节,阐述盛世风华下的烟火升腾与百态生活。



【独家首展·珍品荟萃】

       本次展览特别呈现多件首次与公众见面的珍贵陶俑!让馆藏的文物活起来。

       1.首次展出的“三彩马”体态雄健,釉色绚丽,是唐代驿传系统中疾驰奔命的“千里驹”象征。它不仅展现了唐三彩工艺的巅峰,更是荔枝千里进贡背后大唐高效运输网络的无声见证者。

       2.首次亮相的“彩绘戏童女立俑”姿态生动,母亲双手作抱婴状,婴童着红色时尚背带裤,色彩保存完好,其服饰细节与发饰妆容为研究唐代女性的日常生活风尚提供了鲜活的实物资料。

       3.首次展出的“彩绘胡人牵猞猁骑马俑”胡俑面带微笑,身后带着狩猎的猞猁,胡人在长安的生活场景体现了大唐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



【展览精彩内容纵览】

        

       第一单元

       深宫之令——陶俑凝视下的荔枝使命聚焦宫廷,展现荔枝需求产生的源头——宫廷生活。



彩绘侍女俑

唐(公元618-907年)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藏

       左侧陶俑,头梳双垂髫,发髻自然垂落,线条灵动,尽显少女娇俏;右侧为高髻造型,发髻高耸,传递端庄典雅。二者均身着圆领袍服,生动诠释“女着男装”风尚。陶俑面饰花钿,这一唐代标志性妆容,为形象增添华丽。花钿以多样形态粘贴于面额,是唐代女性妆容的点睛之笔,花钿与袍服、发髻呼应,从发型到着装、妆面,构建出完整的唐代女性时尚体系,展现当时“妆饰+服饰+发型”一体化的审美逻辑。


        第二单元

       奔跑的齿轮——内侍俑与大唐的“快递”网结合荔枝路线图,再现荔枝使命从深宫发出、使命传达的过程、沿途对百姓造成的沉重赋役负担,直观感受荔枝运往长安的艰辛路程。


内侍俑唐

(公元618-907年)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藏

       头戴幞头,呈现唐代男性典型发式特征,契合唐代内侍需侍奉宫廷、保持谦卑仪态的身份特点。身着宽袖长袍,衣褶线条流畅自然,仿佛在模拟宫廷中侍奉主人的场景。


       第三单元

       荔枝路上的烟火气——俑像折射的长安百态将视野从驿路拉回长安城,通过市井人物俑,描绘长安城烟火升腾的众生画卷,展现荔枝所代表的宫廷需求之外,普通长安人的日常生活图景。尤其讲述了从岭南到长安的荔枝路上,曾经的荔枝史可能结识的胡商,昆仑人的故事。



昆仑奴俑唐

(公元618-907年)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藏

       

       《俑见大唐——长安荔枝路中的盛世风华》展让我们透过陶俑的眼睛,仿佛看到一道圣旨如何驱动庞大的驿站系统,一筐鲜果如何牵动大唐民生的脉搏,更在胡风唐韵、酒香市声中领略到长安的百态生活。诚邀四海宾朋莅临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循着陶俑的指引,踏上这条充满传奇色彩的“长安荔枝路”,感受那穿越时空而来的盛世风华!现场还可体验由文物修复师指导的唐三彩制作过程。



参观信息:

展览日期:2025年8月19日正式开展

展览地点:大唐西市博物馆艺术品中心

门票信息:无需额外购票,凭博物馆门票参观。

温馨提示:建议预留充足时间沉浸观展。



【展厅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