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博首次展出甘肃最大的青铜器
2009年12月31日
 
【2009年12月31日】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甘肃省考古工作者栉风沐雨,调查、发掘了数以千计的古代文化遗存。昨日,《鲲鹏之动——新中国成立60年甘肃重大文物考古发现展》在甘肃省博物馆隆重开幕,展览涵盖了甘肃省60年来所发掘的大遗址、古墓葬及出土文物的精华,展现了陇原大地数千年孕育的灿烂文明,再现了不同时代辉煌的历史瞬间,其中很多近年来出土发掘的文物都是首次与兰州市民见面,可以说,平时难得一见的金屋藏“娇”,都闪亮登场了。
  此次《鲲鹏之动——新中国成立60年甘肃重大文物考古发现展》由甘肃省文物局主办,甘肃省博物馆、省考古研究所协办。
  据介绍,本次展览集中介绍了6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的重大考古发现,共展出出土精品331件(组),涉及史前、先周、秦汉、魏晋、五凉、隋唐、宋金等各个历史时期,时间跨度长,类别多样,展示手段丰富。展品主要来自敦煌研究院、省博物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武威市、高台县、庆城县、张家川县博物馆等省内多家文物收藏单位。
  临潭磨沟齐家文化遗址成“亮点”
  在展厅里,出土于“临潭陈旗磨沟齐家文化墓地”的文物精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临潭陈旗磨沟齐家文化遗址是去年7月至11月,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合作发掘的。该遗址地处洮河南岸的马蹄形山间台地,区域内发现有仰韶中晚期、马家窑、齐家和寺洼文化的遗存,并被评为200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由于是去年才展开发掘的,因此本次展览展出该遗址出土的文物是首次与兰州市民见面。展出的文物多为陶器,有泥质红陶双大耳罐、侈口细颈罐、泥质灰陶双耳鼓腹罐、夹砂褐陶双耳罐等。
  武威出土青铜鍑首次“亮相”
  本次展览中另一大亮点是今年4月出土于武威的“三虎耳小圆足青铜鍑(fǔ)”。据介绍,这个“庞然大物”也是首次揭开神秘面纱,亮相在观众眼前。2009年4月27日,这个造型独特、体积巨大的青铜鍑出土于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河湾村三组一户农民的承包地里,是该村民在自家地里挖土时意外发现的。这个“意外发现”立刻引起了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经文物专家考证,青铜鍑为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文物,其外形像一个放大的高脚杯,圆足、弧腹、腹肩部位均匀分布着三只“虎耳”,从侧面观看“虎耳”栩栩如生,虎虎生威。器物下部也均匀地分布着4只环扣。整个器物表面呈淡绿色。青铜鍑口径为0.87米,总高1.18米,腹围长达3.42米,重达150多公斤。根据器物上的残留物质判断,这一青铜器物可能是用来烹煮牛羊的炊具,属于游牧于河西与武威一代的匈奴王公贵族之物。而它也是迄今为止,甘肃境内发现的器型最大的早期青铜器。
  本次展览汇集了甘肃省考古发掘出土数以万计文物中的300多件精品,完整再现了甘肃省考古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本次展览展期暂定为1年,展览期间市民可以免费参观,感受古老甘肃尘封已久的辉煌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