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小捷:让大众走进博物馆 让博物馆融入大众
2012年05月21日

励小捷:让大众走进博物馆 

              让博物馆融入大众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2008年1月,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此后,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1804个公共博物馆分三批实现了向社会免费开放,占文化文物部门博物馆的75.67%。

  在中国这样一个第一人口大国,能够在短时间内实施全国范围的博物馆免费开放,无疑是世界博物馆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大举措,也是对全国博物馆的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验。博物馆免费开放四年来,全国博物馆积极履行公共服务的基本职能,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对实现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民生,丰富公众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全社会的广泛欢迎,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博物馆免费开放,增强了博物馆的社会亲和力和认同感,博物馆社会效益显著

  我们常把博物馆比喻为“神圣殿堂”,过去由于博物馆收费,不少群众在“殿堂”面前望而却步。免费开放最突出的社会效益就是各个阶层和年龄段的公众都可以不付成本进入博物馆,带来观众数量的大幅度提升。全国博物馆年观众量比免费开放前平均增加50%,有些省份和博物馆观众增量达到免费开放前的数倍。如江苏省2007年博物馆观众1585万人次,免费开放后2008—2010年分别为3220万人次、3928万人次和4557万人次。83个国家一级博物馆,平均每馆观众数量由2008年的74.2万人次上升到2010年的121.3万人次。目前,大多数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已度过免费开放之初的“爆棚”、“井喷”期,观众人数趋于常量,大型馆基本保持在日均约3000人次,中型馆约500—600人次。

  观众结构呈多元化趋势。在以机关、学生、部队、旅游团队为主体的同时,社区居民、低收入群体、老人、外来务工人员和残疾人等观众群体明显增加。如上海鲁迅纪念馆2008年接待社区居民占参观人数的92.8%,井冈山革命博物馆2009年日常观众量中20%为农民、农民工。内蒙古博物院2011年度接待观众人数为142万人,其中青少年观众数为70万人,占总参观人数的一半。

  免费开放也激发了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极大兴趣。不少热心者更直接加入到了“博物馆之友”、志愿者组织行列中。如重庆红岩联线已登记在册的志愿者有996人,其中讲解员志愿者243人,服务型志愿者753人;湖南省博物馆免费开放后新增的635名讲解员中志愿者就占了621名,有效缓解了免费开放后各类服务人员短缺的状况,也增强了博物馆与社会的互动。

  博物馆免费开放,推动了以服务公众为博物馆首要职能的转变,博物馆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免费开放后,博物馆享受中央和地方财政补贴,保证了博物馆的运转。博物馆可以专心致志提高质量、推陈出新,营造丰富多彩的陈列展览和文化传播活动。2008年,文物系统博物馆举办展览约8000个,目前每年超过10000个,广大观众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体验。国家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国科技馆等举办的“复兴之路”、 “国家宝藏”、 “早期中国”、 “奇迹天工”等展览观者如潮,成为街谈巷议的文化盛事。一些出类拔萃的展览,经过严格评选,入围两年一度的被誉为“博物馆界奥斯卡奖”的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名单。首都博物馆、国子监博物馆举办“国学大讲堂”,分别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授课,普及国学知识,已经成为首都人民研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

  博物馆与学校教育教学交流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显著增强,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是免费开放后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这方面,各地都在努力探索。上海市实施“指南针”计划,把我国古代的造纸、活字印刷、纺织、铸造等技术,制作成为教具和玩具,开辟实践基地,让中小学生动手体验。这一做法把课堂上学知识、博物馆看实物和实践中动手制作三个环节紧密结合在一起,使青少年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的增强熔铸于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青岛市博物馆举办针对中小学生的文博夏令营,加强青少年文化艺术的熏陶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使博物馆成为素质教育基地和未成年人社会课堂。

  博物馆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博物馆文化传播和社会教育超越时空限制。“数字故宫”方便了海内外公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亲密接触,敦煌研究院将信息技术与文物数据有机结合,虚拟展示敦煌石窟的美轮美奂,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力。苏州博物馆研发适用于多款智能平台的移动智能终端导览应用,今年4月此项服务已进入苹果商店及安卓平台,成为全国首家免费为观众提供移动智能终端导览应用服务的博物馆。

  博物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普遍设立,博物馆精神家园理念深入人心。仅文物系统就有1000多个博物馆、纪念馆被列为各级爱国主义、科普等教育基地。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延安革命纪念馆等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革命纪念馆改扩建工程完成,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作用更加突出。雷锋纪念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焦裕禄纪念馆等采用流动展览、报告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在全国巡展,讲解雷锋事迹、宣传铁人精神、弘扬艰苦奋斗作风,激起全社会共鸣,成为引领社会风气、树立社会新风的生动课堂。

  博物馆免费开放,深刻改变了博物馆人的意识和观念,围绕“更突出公益、更全面开放、更讲究科学”的方向,不断提升博物馆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

  2008年,国家文物局启动博物馆质量评估工作,公布了首批83个一级博物馆、171个二级博物馆和288个三级博物馆,约占当年全国博物馆总数的1/5。2009年,国家文物局、财政部确定上海博物馆等8个博物馆为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等3个博物馆为培育对象。通过开展体制机制创新试点,逐步创建一批最能够展现中华文明、反映中国文化价值,并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博物馆。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的加速推进,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也给认知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为新时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创造了必要和可能,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站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高度,正确认识博物馆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需要,推动博物馆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坚持以人为本。把以人为本作为博物馆事业加速发展的基本理念。树立博物馆文化资源属于人民、博物馆文化发展依靠人民、博物馆文化成果惠及人民的理念。鼓励公众参与博物馆事业,维护博物馆文化资源共享的公平,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坚持质量优先。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博物馆发展观,注重博物馆内涵发展。强化藏品保护研究和博物馆学术研究,建立以提高博物馆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博物馆资源配置和博物馆工作重点集中到提高办馆质量上来,鼓励博物馆办出特色、办出品牌。

  ——坚持服务至上。把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和教育功能作为博物馆发展的根本任务。创新展示教育传播的内容、形式、手段,切实提高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坚持改革创新。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博物馆发展的根本动力。坚决破除束缚博物馆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创新博物馆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博物馆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开发博物馆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产品,激发博物馆的发展活力。



                           (作者为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