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史记载,中国本土是没有狮子的,狮子应原产于西亚及中亚地区。《后汉书·西域传》说到公元87年安息国王遣使献狮,第二年月氏王也向中原献狮,这是我国有关狮子的最早记载。三国时期出现了扮演狮子的“象人”来表演狮子舞,到唐代,狮子舞已经发展成为上百人表演的大型歌舞,广泛盛行于世。现在,在中国岭南及华人聚集地,每逢新春佳节、张灯结彩之时,人们都喜欢敲锣打鼓,以舞狮助兴。人们视狮为国宝,喜爱狮子勇猛无畏的进取精神,将狮子那骠悍威武的形象,融进艺术海洋之中,创造出绚丽多姿的狮子舞艺术,比如大唐西市博物馆馆藏的这件西市出土的彩绘釉陶戏狮纹扁壶,形象生动的表现了这一民间艺术的精粹。
彩绘釉陶戏狮纹扁壶,2009年出土于西市遗址,现藏于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此器宽带扁口,直颈,壶身为圆形,喇叭形平器底。出土时肩耳残失,有裂纹。器身两面纹饰相同,以浮雕的手法展现。边缘为凸起的桃形双带纹,间以联珠纹填充,主图案为胡人戏双狮。双狮相对,尾卷上翘蹲坐在莲花台之上,后肢下蹲,前肢为一肢撑立、一肢抬起,狮头仰起,圆目张口,双耳向脑后舒展,给人一种既威武又可爱的神情。戏狮人身材魁梧、腰系短裙、赤裸上身、肚脐外露地站在两狮之间,右腿微抬,双手高举放在了狮子张开的血盆大口之中,泰然若定,充分体现了戏狮人勇敢无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