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博物馆的人与物
2012年02月14日

谈谈博物馆的人与物

——兼谈博物馆学的理论核心

 

曹兵武

 

摘要:博物馆是以人类生存及其环境之物证传播人类生存及其文化信息的文化机构。在此,博物馆的人和物,已不仅仅是博物馆自己的人,它还纳入了博物馆的物所应体现的作为虚拟体的整个或者部分的人类,还有博物馆的参观者;博物馆的物也不仅仅只是博物馆的藏品、展品而已,而是和上述三种人都有关的物证。博物馆学的核心理论应该从博物馆的物所蕴藏的文化中去寻找和衍生,因为博物馆展览和实践的核心是讲述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的故事,博物馆不变的使命是收集、保存、保护及展示传播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的物证——物证的实质就是以实物证明给博物馆的参观者来看,博物馆人和博物馆学核心就应该是积极地促进由物证到展览叙事的逻辑性展开。

关键词:博物馆;博物馆学;观众;藏品

 

近来,博物馆工作究竟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物为本成为不少人关心的话题。在面对这个话题之前,我想先谈谈关于人类的物质文化的这一问题。

什么是物质文化?毫无疑问,物质文化是人类生产的物质产品相关文化之总称,或者可以说是人类文化的物化。显然,文物是物质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也可以说就是过去时代的物质文化。

考古学处理人类古代的物质遗存,试图依此复原已逝的古代社会和文化,并已经发展出一整套的关于从物质文化看人类文化的理论和方法。博物馆试图收集保存和展示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物证,其实很多也是古代的物质遗存,或者直接就是古代人类的物质产品。那么,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博物馆和物质文化是一个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近年一直在思索博物馆事业的核心是什么,或者说,在寻找博物馆学的理论核心应该是什么?

任何学科都应该首先界定自己的理论核心,并由此衍生自己学科的理论系统,从而整合自己的科研与实践。那么博物馆学有什么核心性的理论呢?博物馆的功能与侧重会随着时代与人们的认识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看来我们只能从博物馆藏品及其特性入手来界定这个核心理论。

如果对博物馆功能进行分类和综合,藏品是博物馆一切功能的出发点和核心。藏品——无论是人类生存之物证还是生存环境之物证,不仅是博物馆人收藏、保管、保护和研究的对象,也是博物馆展览展示的主要内容,是博物馆进行教育与社会传播的信息载体。因此,博物馆学的实质应该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关于物质文化理论,即是关于博物馆藏品的理论。因为博物馆所有的内部工作或者说博物馆的内功都是围绕博物馆的藏品展开的——征集、保管、保护、研究,等等,其对象都是藏品,所以这方面的理论应该是博物馆学的本体论;二是与信息传播有关的理论。因为博物馆展览和博物馆面向外部的工作主要是以藏品(物证)为主要语言,以展览为主要形式来讲述一个关于人类及其生存的故事。不管具体的博物馆和具体的展览到底在讲述什么时间、什么空间、什么角度的故事,都应该是和人类生存相关的这个整体故事的一个特定的片段或者构成部分。博物馆展览本身就是一种叙事,是关于人及其生存环境的叙事。这是博物馆学的现象学或者工作论。

合二为一,博物馆是以人类生存及其环境之物证传播人类生存及其文化信息的文化机构。在此,博物馆的人和物,已不仅仅是博物馆自己的人,它还纳入了博物馆的物所应体现的作为虚拟体的整个或者部分的人类,还有博物馆的参观者;博物馆的物也不仅仅只是博物馆的藏品、展品而已,而是和上述三种人都有关的物证。博物馆对藏品的关注,应该升华为对物证的关心,这会导致博物馆理论与工作实践的根本性不同。

如此看来,博物馆学的基础主要应该是对人类物质文化的研究,其最终的表现就是对物质文化的展示与传播。博物馆学的核心理论将是物证为核心的关于人类物质文化及其信息处理的一套理论体系。如果将整个的博物馆展览看做是一个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的叙事文本,被展出的展品是语言或者文本的要素,那么,就理论体系来说,更关键的问题是,什么是展览的叙事语法?这种语法是表演方面的语法还是观察方面的语法?这不仅涉及到在博物馆展览叙事话语中制作者和参观者哪一个在展览中应该更受重视?或者两者的语法本应该就是完全统一的?更涉及开头所提的人本与物本的问题。

博物馆展览的叙事或者说人类及其生存的故事(哪怕仅仅是这个故事的一个片段)如要被讲清楚、讲好,光有博物馆的藏品是不够的,博物馆展览中的展线、展柜、物品与物品组合、物品与图示及其他辅助展品的结合、场景的复原与气氛的营造等,都应博物馆展览的叙事语法的关注对象和组成部分。博物馆人和博物馆的参观者同样也应该是博物馆叙事语法的关注对象。但是,应该承认,这些都是这个语法系统相对外在或者次要的部分。尽管博物馆展览是设计制作者面向参观者的一种叙事,它同时更应该是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物证自己的一种具有内在逻辑性的展开,展览中的展线、展柜、物品与物品组合、物品与图示及其他辅助展品的结合、场景的复原与气氛的营造等,正是这种展开的过程与结果。就参观者一面来说,他可能不会在乎博物馆人通过展览说些什么,但是他一定会在乎博物馆人怎样叙说,更加关心博物馆运用的物证可以证明些什么,也就是物证叙说的内在逻辑性。

因此,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物证的逻辑性展开需要博物馆人与参观者双方的共同创造,博物馆学需要通过对人类物质文化的深刻把握以及信息传播学的科学运用促使博物馆展览等实践达到这样的效果。

近来看到台湾某大学博物馆专业研究生招生介绍中将博物馆学主要定位为与文化艺术有关的管理性学科,显然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当“管理学”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哲学性质的时代显学时,博物馆的管理学或者说博物馆学就不能仅仅是面向博物馆人——博物馆中的人和其他的作为被管理对象的人当然具有区别,但这并不是构成博物馆管理学和博物馆学的独特性的理由——它更应该面向博物馆实践的其他相关者,包括被博物馆人管理和运用的博物馆其他的资源,在博物馆中就是以藏品为中心的资源,博物馆人的特殊禀性也显然是因为这些资源才可以和其他的人加以区别的。还有博物馆展览的叙说对象,即博物馆的参观者。

因此,博物馆的人应该包括博物馆人、参观博物馆的人,以及由博物馆的藏品、展品所代表的作为虚拟体的整个或者部分的抽象的人类。博物馆展览和实践的本质就是这些人(博物馆人)帮助那些人(参观博物馆的人)看清(藏品、展品所代表以物证的内在的逻辑性展开为原则)的作为虚拟体的整个或者部分的抽象的人类,并共同从中认识到关于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的若干问题。那么,归根结蒂,博物馆学必须以博物馆的物为最原始的出发点,博物馆学的核心理论应该从博物馆的物所蕴藏的文化中去寻找和衍生。因为博物馆展览和实践的核心是讲述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的故事,博物馆不变的使命是收集、保存、保护及展示传播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的物证——物证的实质就是以实物证明给博物馆的参观者来看,博物馆人和博物馆学核心就应该是积极地促进由物证到展览叙事的逻辑性展开。

 


曹兵武:中国文物报社副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