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市背后的红粉领袖 ——访大唐西市博物馆馆长王彬
2016年02月23日

       王彬:现任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馆长、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文物技术保护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唐史学会会员、陕西博物馆学会理事、研究员。曾任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曾获陕西省首届讲解比赛一等奖、全国首届讲解比赛二等奖、陕西省第九届十大杰出青年、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她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文物及唐代妇女服饰研究和博物馆管理与教育两个方面。主要作品有:《解读国宝、丛书》(4卷)、《陕西古代史陈列讲解词》、《陕西的辉煌与梦想》、《陕西历史博物馆》、《古都明珠、华夏宝库》、《唐代妇女常服浅议》、《唐代妇女常服的分期与演变》、《浅谈唐墓壁画中的妇女发饰》、《唐墓壁画中妇女高髻浅议》、《唐代的金梳背》、《唐代妇女臂钏》等图书及学术论文。

从国有到私有,她是中国第一人

       很多人知道“丝绸之路”,但很少有人留意被誉为“金市”的西市,才是唐代丝绸之路真正意义上的起点。千年之后,在唐长安城西市原址上,中国首座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的遗址类博物馆——大唐西市博物馆拔地而起,它也是西安市“唐皇城复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荣列丝绸之路跨国申遗补充名录。大唐西市博物馆的建成开放,在中国博物馆发展史上据有开创性和里程碑式的意义。

       大唐西市博物馆馆长王彬女士,这位原任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拥有数十年管理经验的女子,于去年初春受佳鑫集团邀请,在省、市文物局的支持下,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认可下,辞去原职务投身到大唐西市博物馆的创建工作中。从国有博物馆副馆长的位置上辞职下来做民办博物馆的馆长,王彬是中国第一人。

       王彬上任之初,大唐西市博物馆的主体建筑才刚刚落成。从机构建设到人员聘任,从展览定位到展品选择,从陈列设计到展览制作,从安全保卫到环境卫生,无论大小事,她都带领着博物馆年轻的团队夜以继日打拼。王彬坦言,每当累得筋疲力尽时,她都用强烈的责任感来支撑自己。当这座全新的博物馆在不足半年的装修布展中对外开放时,她和她的团队在公众的赞叹和认可中感受了欣慰与自豪。

       说王彬是典型的工作狂绝不为过。适逢周末,如果亲友看到王彬没有在工作时都会露出诧异的表情。对于工作,王彬兢兢业业,不懈追求。对于生活,王彬深刻的体会到,家人的支持和理解对自己的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路马不停蹄的行走在事业的道路上,王彬受到来自各界给予的殊荣,而所有的军功章在王彬看来都得益于文博事业的滋养和家人的支持。

重组西市文明,博物馆独占鳌头

       大唐西市博物馆是反映盛唐商业文化、丝路文化和西市历史文化的主题博物馆,它是中国民间资本保护国家历史文化遗产的首例和典范,也是民间资本在保护遗址并兴建博物馆的一种新尝试。

走进大唐西市博物馆的大厅,可以隔着玻璃“地板”看到车辙遗迹、砖砌水沟、房屋墙基、残存的街道……大唐西市博物馆建立在西市东北十字街街心遗址之上,十字街遗址正是此前考古发掘的重点区域。这些历史留下的种种痕迹,千年之后,虽然无缘亲眼目睹盛唐西市的繁华景象,但是至少可以重温当时的盛况。在我们看来,大唐西市博物馆不仅仅是一家博物馆,它更是承载着盛唐梦想文化的“文化圣殿”,里面酝酿的是丝路文化的延伸和人们对唐朝历史文化的缅怀和寄托……

       大唐西市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名为《丝路起点 盛世商魂》。由西市遗址、西市出土文物和博物馆创办人收藏的唐代文物再现了历史上大唐西市的基本面貌。对于“盛世商魂”的名称,王彬告诉笔者,说到底,丝路终究是一条商路。在商业往来的过程中,逐渐影响到产业的延伸,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融合与创新。西市作为唐代经丝绸之路西运东输商品的集散地即国际贸易中心,不仅成就了无数商人的致富梦想,同时谱写了公元七世纪中外交往、民族友好的新篇章,创造了古代中国的盛世辉煌。

       沧海桑田,置身大唐西市,弹指千年,跨越时空,梦回大唐,再睹其瑰丽风采。

遗址保护,民营资本来帮忙

       作为全国首家遗址类民办博物馆,大唐西市博物馆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能否引进民营资本来分担文物保护压力?能否唤起公众对保护文化遗产人人有责的意识?大唐西市博物馆的兴办给了我们更多的启示。

这座民办博物馆的建立,是用民营的资金保护国家遗址并建立博物馆这一做法为保护文物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王彬坦言,民办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还面临着政策不配套、管理不规范、人才缺乏等诸多困难,而博物馆不以营利为目的和社会公益性的属性,其运营发展完全通过背后的企业“以商养馆、以馆兴商”来支撑,显然资金问题更是制约民办博物馆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期待国家促进民办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早日出台的基础上,王彬谈到,在坚持社会公益性原则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社会公益性和文化产业性并举的发展之路,是民办博物馆人应持有的基本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