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皆宜-谈台湾偶戏类民办博物馆个性化的生存特质
2016年02月23日

李天禄布袋戏文物馆执行秘书-李俊宽


一、前言

    偶戏,在台湾有很深厚的发展历史,悬丝傀儡(提线木偶)、皮影戏及布袋戏被称作为台湾三大偶戏,是台湾民间社会早期共有的群体记忆。以布袋戏为例,布袋戏是在清朝中叶以后自福建泉州、漳州及潮州等地传入台湾,在台湾北中南等地各有不同流派的发展,且不同于提线木偶多见于祭祀场合、皮影戏受演出环境的影响,布袋戏在台湾的发展多元而丰富,遂成为三大偶戏中最受民间社会欢迎的剧种。

     而一般的说法,布袋戏是改变自悬丝傀儡,而悬丝傀儡的历史源远流长,它与皮影戏相同,都是源起于汉代。加上偶戏的表演元素,绝大部份是取材于历代的章回小说、历史演义、传奇故事等,也因此,我们回归到偶戏类博物馆的推广营销上来谈论时,它就不会仅局限于当代或断代,它自有其绵长的历史纵深去演绎呈现各种不同时代的风貌。

     此外,由于偶戏文化仍然被一定程度的保存下来,它是活的文化、可接触的无形文物,所以除了静态的有形文物展示规划之外,动态的戏剧演出及交互式体验,更是偶戏类博物馆有别于其它类型博物馆的重要生存特质。也因此,偶戏类博物馆在馆务的推广及营销上,一定要切实掌握到「动静皆宜」的特色,才能让自有的营销影响力,发挥到极致。


二、台湾偶戏类博物馆概况

    对比偶戏表演在早期台湾民间社会发展的盛况,偶戏类博物馆在台湾的发展明显有着不小的落差。这其间原因,第一,是台湾有计划的推动博物馆发展的时期晚于偶戏的全盛时期;第二,拥有较多偶戏文物藏品的单位,多是偶戏表演团体,这些团体较欠缺足够的兴馆财力及筹办能力。台湾现有的公有及民办偶戏类博物馆,较有规模者如下:

(一) 公有

1.台北偶戏馆(2004~)

 偶戏类综合展示馆

2.云林布袋戏馆(2007~)

3.高雄皮影戏馆(1994~)

4.宜兰台湾戏剧馆(1990~)

 戏剧类综合展示馆,以歌仔戏为主

5.新北市新庄布袋戏文物馆(2004~)

 附属于新庄市文化中心(乡镇市级)

(二) 民办

1.李天禄布袋戏文物馆(1996~)

 另有展示中国泉州黄奕缺艺师悬丝傀儡作品

2.林柳新纪念偶戏博物馆(2000~)

 偶戏类综合展示馆,以布袋戏为主


 上面所列的七所偶戏类博物馆,以所展示的偶戏类型区分

(一)布袋戏类六所

   1.台北偶戏馆

     2.云林布袋戏馆

     3.宜兰台湾戏剧馆

     4.新北市新庄布袋戏文物馆

     5.李天禄布袋戏文物馆

     6.林柳新纪念偶戏馆

(二)皮影戏类四所

     1.台北偶戏馆

     2.高雄皮影戏馆

     3.宜兰台湾戏剧馆

     4.林柳新纪念偶戏馆

(三) 悬丝傀儡类四所。

       1.台北偶戏馆

       2.宜兰台湾戏剧馆

       3.李天禄布袋戏文物馆

       4.林柳新纪念偶戏馆


    从上面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三大偶戏在台湾的流行程度有明显差异,布袋戏发展最盛共有三所专门馆舍,皮影戏在南台湾高雄也有一所,而悬丝傀儡由于早期在台湾多用于祭祀场合,致使民间颇有禁忌,故未有专门的馆舍设立,其是以小型的展示型式附设于各偶戏类博物馆 。

    另除了本文所提到的七间博物馆外,台湾尚有偶戏表演团体附属的陈列展示馆,另外高雄、云林等地每年所举办的国际偶戏节庆,也都会有短期的偶戏展览。


三、民办偶戏类博物馆个性化的生存特质

  台湾民办偶戏类博物馆在硬件规模、人力编制及经费预算上都比公有的偶戏类博物馆来得欠缺。但有趣的是,民办的「李天禄布袋戏文物馆」及「林柳新纪念偶戏馆」所典藏的偶戏文物数量却是多于公有的其他五所。「李天禄布袋戏文物馆」的创办人李天禄艺师是有八十一年历史之久的<亦宛然>掌中剧团(1931~)的创团团长,因为表演的需要,所以在偶戏文物的数量和种类上是最为齐全,质量上也是最佳;「林柳新纪念偶戏馆」的偶戏文物,则来自创办人林经甫先生的长年收藏。

    我们在此篇文章的开头曾提及「偶戏文化是活的文化」,因此偶戏类博物馆可以在静态展示之外安排动态的演出及体验活动,而这部份就需要专业表演人员的参与。公有的五所偶戏类博物馆本身并没有附属的表演团队,在专业表演人员的需求上要仰赖其他表演团体的协助;而民办的二所偶戏类博物馆,各自有附属的表演团队,「李天禄布袋戏文物馆」附属的表演团队<亦宛然>掌中剧团成立迄今已有八十一年的历史,是台湾最具盛名的传统布袋戏表演团队之一;「林柳新纪念偶戏馆」也附设有<台原偶戏团>,主要演出实验创新的剧目。

 「典藏文物丰富」及「自有表演团队」,是台湾民办偶戏类博物馆重要的生存特质,这里,我们以此来加以延伸论述,谈谈台湾民办偶戏类博物馆如何将这二个生存特质运用在营销推广上。

(一) 文物外展

    民办偶戏类博物馆的文物外展手续不若公有偶戏类博物馆来得繁琐,再加上典藏文物丰富,除却馆内展示所需之外,尚有余力可以外借,因此,一向是各界在办理偶戏相关展览时很重要的文物来源。

 「李天禄布袋戏文物馆」地处非都市地区,因此将文物外展视为馆内展览的延伸,藉由文物外展的机会营销介绍本馆。除可吸引部份参观者能亲自到本馆参观之外,也能借机对外推广文物外展的业务。该馆曾于2009年、2010年出借文物至著名的世界第二高楼台北101大楼展览;也曾在2010年于桃园机场入境大厅办理「艺于指掌-李天禄、李传灿布袋戏作品展」;更于2006年、2011年应邀至墨西哥Tlaxcala国际偶戏节庆中展览布袋戏。

(二) 异业合作

      偶戏文化可以演绎呈现的型态方式很广,他不被局限在偶戏本身,也不是仅为某一时代精神存在。传统布袋戏戏偶的角色并不是固定不变(少数戏偶例外),它可以视需要改变服饰穿着以配合某角色的使用,戏偶的可配合度及变化性高,能够普遍运用在需要古代人物造型的展览上。

  「李天禄布袋戏文物馆」于2009年曾配合「大三国系列活动」,出借戏偶文物展示三国故事中<桃园三结义>、<三顾茅芦>、<三英战吕布>、<华容道>、<空城计>及<关公走麦城>等章节,这些章节中有部份并不是传统布袋戏的演出剧目,但仍然可以运用丰富的典藏文物装扮出适合该人物角色的造型戏偶。

     另外,台湾传统布袋戏演出使用的语言系为台语(闽南语),所以和台语文相关的领域,也是可以着墨的重点。「李天禄布袋戏文物馆」正计划与台语文教科书业者合作,运用布袋戏可亲近学童的特性,配合台语文教材的实施,进入国小校园推广布袋戏及台语文。

(三) 动态活动

     表演,是偶戏类博物馆非常重要的生存特质之一,藉由戏剧的表演型式,能够比静态展示吸引更多的参观者,同时也能藉由感官式的体验,让参观者得到更丰富多元的参观经验。

     前述提到,「李天禄布袋戏文物馆」及「林柳新纪念偶戏馆」都有自己的专属演出团队,因此在节目活动的安排上,就能呈现不同于博物馆静态展示的既有型式。这二个馆舍,都有专业的演出人员可以配合参观者的需求,进行表演、教学等专业技术性较高的活动。

    另外,博物馆的策略营销,也要与演出团队的馆外演出活动相结合。例如,搭配演出所办理的展览活动、赠送参观优惠券、文宣露出等。「李天禄布袋戏文物馆」的演出团队<亦宛然掌中剧团>,2011年即有超过70场的馆外演出,也就是说该馆舍能够藉由演出机会得到70次的对外营销机会,而这个营销机会是比静态文宣来得更为强烈。


四、结论

  台湾的偶戏艺术根源于民间、兴盛于民间,被归类为民间艺术的一支,也因此,它拥有比宫庭器皿类的国宝文物更能亲近的特质,而偶戏类博物馆在台湾的发展较优于其它民间艺术类博物馆,深植于民间且具可亲性,正是重要的关键之一。

  台湾民办偶戏类博物馆在财力及人力资源上都较公有偶戏类博物馆欠缺,但因为充份利用了「典藏文物丰富」及「自有表演团队」这二项重要的生存特质,而成为台湾重要的传统文化据点之一。

  最后,谨以此文与各位民办博物馆的朋友一同分享,若有所疏漏或谬误,尚祈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