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交流合作论坛在大唐西市博物馆隆重启幕
2016年05月13日


     5月13日,由国家文物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陕西省文物局承办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交流合作论坛”在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隆重开幕。陕西省副省长冯新柱、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刘曙光、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省文物局副局长周魁英主持开幕式。



    英国博物馆协会主席、利物浦国家博物馆馆长大卫·弗莱明,哈萨克斯坦前文化体育部副部长达拉罕·穆巴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郭旃和专家学者陈同滨、李惠恩,美国、英国、俄罗斯、西班牙、意大利、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有关专家代表,“一带一路”沿线涉及中国陕西、河南、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山西、云南、福建、海南等省(区)文物部门代表,西安、咸阳、汉中、洛阳等市文物部门代表及陕西文物系统专家学者共180多人参加论坛。 

    开幕式上,刘曙光宣布成立由陕西历史博物馆和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牵头发起倡议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博物馆友好联盟”、启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博物馆教育资源合作《西安宣言》,该联盟汇聚了“一带一路”沿线30余家中外博物馆,首次将丝路沿线的中外博物馆资源进行整合,必将加强丝路沿线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丝路沿线博物馆事业及其相关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文化线路委员会专家爱丽丝·凯恩女士、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王建新先后做主旨发言。陕西省部分文博单位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文化遗产单位现场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

    论坛同期,以“共建新平台、共促新发展”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国家文化创意产品交流展在大唐西市博物馆顺利开展,展览展示了丝路沿线各国15家博物馆400余件优秀文化创意产品,为丝路沿线国家博物馆的文创产业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

    本次论坛以“文明互鉴增友谊、交流合作促发展”为主题,举办“丝绸之路遗产保护管理与监测论坛”、“考古与文物保护论坛”、“博物馆与教育分论坛”和“文化遗产保护公众论坛”四个分论坛。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等国际组织,中亚、西亚、东亚和欧美等11个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部门、考古界、博物馆界专家,围绕议题畅所欲言,交流研讨,共话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畅谈文物考古交流合作。在由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大唐西市博物馆协办的博物馆与教育分论坛上,大唐西市博物馆王彬馆长以《民办博物馆开展馆际交流的实践与探索》为题所作的大会发言,介绍了大唐西市博物馆在学术交流、行业论坛、友好馆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做法,说明了交流合作在博物馆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肯定与赞扬。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显示了各国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和合作共赢的期盼,对于提高陕西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加强与国内各省乃至与各国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大唐西市博物馆)